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益体验|不收一分钱,一家四代人竟守了这条河141年

    信息发布者:yanan6666
    2019-03-06 18:31:40    来源:腾讯   转载

    万家第三代义渡艄公,77岁的万其珍老人在为村民摆渡万家第三代义渡艄公,77岁的万其珍老人在为村民摆渡

    1995年,万其珍应下了叔叔万述荣的临终嘱托,成了第三代义渡艄公。2016年万芳权接过父亲手中的船桨,将祖上传下来的“义渡”承诺再次传承。就这样,万家四代人在长达141年的时间里,用信义践行着“义渡”的传奇故事。万芳权说:“我老了,就让儿子接手,只要有需要,就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体验官 | 文林

    腾讯图片特约摄影师,现就职于湖北恩施州政协文史委。

    体验项目 | 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

    体验时间 | 2019年2月23日-24日

    一家四代在深山摆渡141年,遇洪水不耽搁村民过河不取分文

    自动播放

    04:31

    <>


    2010年秋天,我在恩施自治州委外宣办工作时有幸参与了万家义渡的新闻宣传活动。他们一家四代,一诺千金,在一条名叫大沙河的小河里为老百姓过河义务划船141年,分文不取。如此义举,令我十分感动,情不自禁地按下快门的同时,也被这义渡精神不断激励前行。

    如今,一晃10年快要过去,万其珍老人一家是否还在坚持做种“傻事”呢?一家人的现实生活又怎样呢?带着这种牵挂和疑问,我第五次踏上前往大沙河的路途。

    万家“百年义渡”的渡口——建始县三里乡美丽的大沙河。图片 | 2019年2月23日无人机拍摄万家“百年义渡”的渡口——建始县三里乡美丽的大沙河。图片 | 2019年2月23日无人机拍摄

    2019年2月23日,清晨。我再次来到三里乡大沙河村。三里乡是湖北优秀民歌《黄四姐》的故乡,当地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浓厚。

    2012年10月,湖北电影制片厂根据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百年义渡”万其珍一家四代为人物原型改编的电影《我的渡口》在全国公映。图为老人和儿子万芳权站在电影宣传画前。

    这里是电影《我的渡口》的拍摄地,可见万家百年义渡的故事在这里早已家喻户晓。越野车缓慢地行驶在狭窄的村级道路上,当我们到达电影原型万其珍老人的家门口时,已经快九点正。

    141年, 跨越四代人的义务摆渡

    “老年人一清早就下河去了,他每天都是这样,有人无人过河,都要守在那里。”万其珍老人的儿媳向吉秀对我说。“正好,我也要到河边上去看看。”我告诉她。

    万其珍老人的家在半山腰,为了节省来回的时间,方便渡船,当年,他在河边上搭建了一间十来平米的茅草屋作休息之地。后来,乡亲们觉得他撑船太辛苦,总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便自发组织起来修建了一间十多平米的简易小石屋。从此,低矮、潮湿的小石屋便成了老人的“家”。

    天一大亮就起床来到河边的万其珍老人,在小石屋里生火取暖天一大亮就起床来到河边的万其珍老人,在小石屋里生火取暖

    万芳权和儿子陪我来到了群山中一条蜿蜒的小河边。今年77岁的万其珍老人打理完小船后,已在河边小石墙屋里生火取暖。

    老人在火塘边对我说:“我现在老哒,身体吃不消了,摆渡的事已交班给儿子!”万其珍老人的儿子万芳权,是1971年夏天出生的,2016年从父亲手中接过船浆,成为万家百年义渡的第四代传人。

    在万其珍老人的小石屋里,墙上挂着三样物件特别引人注目:一盏煤油灯、一件蓑衣和一顶斗笠。

    老人的斗笠老人的斗笠

    老人谈起这几样“宝物”特别精神,他说:“这几件东西可以说是我家的宝贝。下雨的时候,我送客人过河,就要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暖和又方便,比雨伞和雨衣强多了。同时,这些物件还是我的上一辈遗留下来的,所以,我也不能够把它们弄丢了。”

    万其珍老人与儿子万芳权(左)、孙子万秋林(中)在船上等村民过河万其珍老人与儿子万芳权(左)、孙子万秋林(中)在船上等村民过河

    趁着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我便问起万家义渡的由来。老人说,那还得从他爷爷那一辈人说起。

    清朝光绪年间,为躲避战乱和水灾,万作柱等几户万姓人,1877年,从荆州监利县逃难到恩施自治州建始县大沙河畔,被当地崔姓等世居乡邻宽容接纳。万作柱会游泳、能划船,眼见两岸乡邻为大沙河所隔,为报乡亲邻里关爱之恩,打造了一条木船,接送村民过河,并承诺不向村民收取一文钱。

    万其珍在为村民摆渡。万其珍在为村民摆渡。

    1995年,万其珍应下了叔叔万述荣的临终嘱托,成了第三代义渡艄公。2016年万芳权接过父亲手中的船桨,将祖上传下来的“义渡”承诺再次传承。就这样,从万家爷爷,到万其珍的父亲、叔叔,再到万其珍,以及儿子万芳权,万家人在长达141年的时间里,一家人用信义践行着“义渡”。

    “只要有一个人过河,我就要坚持。”

    说话间,听到有人喊道:“过河哟!”

    一旁的万芳权和老人的孙子万秋林立马起身来到河边。

    崔登明是七组的农民,要去对河山上打柴,由于是星期天,还有几位学生也要到河对岸游玩,不知不觉,船上就上了五六个人。船一靠岸,只见两位老人扛着木料和背着东西从山上走来。

    扛木柴的是一位73岁的老人,名叫崔祝清,他家的房屋和田土分别在河的两岸,光他们两位老人,一天就要往返四五次。

    过去,河对岸住着许多农家,汛期要接送村民过河,最忙时,万其珍老人每天要来回撑船50多次。那时为了不耽误村民的时间,他回家吃饭就叫儿子来打替。农忙季节,顾不上吃饭,就在小屋里烧土豆和红薯当饭吃。

    有一次,大沙河发洪水。水位很高,水流急。儿子劝他,洪水这么大,容易出意外,不要冒险去渡人了。万其珍说,跟别人说好的事情,不要轻易放弃,而且自己撑了这么多年的船,对自己撑船的本领信得过。儿子万芳权为此还跟他吵了一架。但他还是陪同父亲一起,在汛期每天接送村民。最忙时,万其珍每天来回撑船五十多次

    虽然这两年,河对岸的村民陆续搬走了,只剩下2户人家;但河这边还有许多村民需要到对岸去喂鸡、打柴,坐船过河仍然是必由之路。全村一千多人,几乎每个人都坐过万家的船,周围还有很多村民还跟着老人学会了划船。

    有人说,万家人这样辛苦,在这里修一座桥不就行了吗?是的,也有人曾建议在大沙河两岸修座桥。但因为村子太穷,河面宽,桥的跨度大,造价高,一直都没能如愿,摆渡依然是村里人过河的唯一选择。

    因此,万其珍老人虽说交班了,但他依然是早出晚归,坚守在大沙河渡口的小石屋里。“只要有一个人过河,我就要在渡口值班,有人要过河,就喊儿子来,我要争取干到80岁。”他说。

    没有钱,也要把义渡做到底

    从河边回到家里,已到晌午。万其珍老人和儿子万芳权便在火塘里烧起了红薯用来充饥。其实,在当地,万家的生活水平只处于中等水平。万家渡船的生活来源,缘于渡口旁边的几亩山地,被称为"义田"。

    解放前,这几亩山地可以不交税赋,其收入用于船工的生活。解放后,船工由生产队记工,年底参加分红,"义田"交由生产队耕种。土地承包到户后,"义田"又被划归船工,不交提留款及农业税,免去的税费权当给船工的变相补偿。

    2004年,国家免征农业税费,万其珍的变相补贴就实际上没有了。考虑到万家生活的困难,上世纪80年代,县里给万其珍每个月发60元补助。到了90年代涨到80元钱。后来,恩施州政府了解到万家的百年义渡,从2007年起便把补助提高到了每月540元,万家的日子稍稍好过了些。

    万芳权利用空闲时间,引进新品种蜜薯,与5户农民组成“久益专业合作社”种植蜜薯120多亩,产品远销武汉和广州一带。

    万芳权笑着说, 去年村支书要我父亲为家乡农产品“代言”,父亲说,只要对老百姓有利,要我做什么都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万其珍老人的身体和精力越来越差,儿女们心中也多了些牵挂,多次劝他在家安享晚年,一再被他回绝。冬去春又来,万家撑坏的木船已不计其数。如今,木船变成了铁船,篙杆变成了船桨,不变的是那份质朴的承诺和坚守。因常年风寒侵蚀,老人双腿酸疼,但他仍然对渡口放心不下。

    前些年万其珍的老伴谭大桂去世以后,给他留下了许多孤单与寂寞,老人常常坐在小石屋门前望着小河发呆。

    虽然时光染白了老人的头发,但义渡精神却得到了传承。2018年11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公开发布“诚信之星”先进事迹。万其珍老人荣获全国“诚信之星”称号。

    刚去武汉警官学院上学的孙女万红莉成为了义务宣传员。过去在这小石屋里,爷爷万其珍经常在煤油灯下给她讲祖辈过去的义渡故事。渡口去年通电后,这些物件又成了孙女给游客讲故事的实物。万其珍老人除了孙女,还有一个孙子,打小就帮爷爷撑船。

    在小河边,刚接送完崔祝清、何友香两位老人过河的万芳权对笔者说:“上辈人承诺坚守了一百多年,在我这代人手里不能失传呀?妻子和儿女都很支持我,等我老了,儿子接手,只要有需要,就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如果您想帮助困境中的行善者,请用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或者微信登录钱包,腾讯公益,搜索【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善有善待,让他们过更好的生活。

    运营 | 袁媛 汪晓为 刘静

    出品 | 腾讯公益 腾讯新闻

    统筹 | 刘静

    关于体验官

    腾讯公益体验官项目是由腾讯公益和腾讯新闻联合发起,将内容生产与公益体验相结合的创新项目。

    该项目通过邀请、组织具备新闻采写能力并对公益实践有浓厚兴趣的作者,对公益活动进行观察、体验,生产出有思考、有深度、有观点的多种形式的体验“笔记”。

    体验官对外招募即将对外开放,敬请期待!

    【腾讯新闻邀您参与日行一善】

    新闻时刻在发生,有家庭因病痛历经苦难,有人因贫困而挣扎……总有善良的力量,在帮助困境中的人们,腾讯新闻联合公益机构、萤火计划摄影师、爱心企业搭建“日行一善”公益平台,只需捐出您的阅读时长,爱心企业将配捐善款。每天做一点,小善成大爱。暖心参与>>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